欣賞完愛爾蘭踢踏舞表演後
很喜歡樂團裡頭那個演奏小提琴的女生
感覺她是提供美妙旋律的靈魂人物
而現場演奏的樂曲搭配了舞者的演出
在音樂最高潮時
踢踏舞技也飆到了最極致
觀眾掌聲如雷的回應,應是最佳的回報
現場觀看的震撼感動到最高點
觀眾的掌聲搭配踢踏舞的舞步
讓現場的氣氛和諧到不行
這應是願意花錢買票的觀眾
最樂見的享受
也很喜歡裡頭的一段
由男生演出的踢踏舞表演
全段無音樂搭配,舞者排成二排
腳下踢出的旋律,猶如馬蹄奔馳的聲音
由近而遠,由遠而近;時而整齊,時而奔騰
腳底敲打地板產生的音效
及肢體晃動的速率
結合力與美的演出,憾動人心
當然也得到了滿堂熱烈的掌聲
這跟我想像中的表演是有點出入
原本以為踢踏舞是由一大群人
隨著音樂不停的踩踏著地板飆著舞技
就只是從頭到尾看他們跳舞
去感受那特別的踢踏舞步而己
而大河之舞 搭配了些許的情境
有一大群舞者一起表演的震撼
也有單獨表演及樂器獨奏的穿插
有快節奏的舞步 也有温和的演唱
是蠻特別的
唯一的遺憾是舉辦單位在座位上的安排
及票價上的設計感覺挺有瑕疵
像我們是看下午時段14:30
因為非假日 人潮自然不可能太多
整個觀眾席前半段2/3的精華區是空的
因票價設計太高且太貴沒賣掉
因此僅有少數座位有人影
也沒有彈性調整的機制
讓買票的觀眾集中在後半段1/3處
中價位應該才是大家負擔的起的價格
主辦單位錯估情勢
讓熱情的觀眾被阻隔在遙遠的後半段座位上
整場表演就在前場座位空蕩蕩的狀況下進行
表演者和實際存在的觀眾是在遠距離下互動
實在十分可惜
同樣是一場表演
若精華區規劃個1/3
票價微調些
大家應該都可以接受
就可以將所有觀眾歸納集中在中間區域
也可以讓這一場表演 表演者與觀眾間的互動
達盡善盡美的境界
真不曉得主辦單位 是否活在雲端
不知國人消費能力
這樣的安排白白糟蹋掉那些座位
預留了那麼多的幽靈座位
是想給表演者難堪
還是想給表演者見識我們不夠水準的文化
總之
主辦單位眼裡
就只有那些菁華區的觀眾不能得罪而已 是嗎?